相信你一定有這種經歷:初次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去的時候總感覺路很遠,遲遲到不了目的地;而回來時, 卻又覺得好像沒有那么遠。為什么?當存在不確定性因素時,人們往往會感覺痛苦、煎熬,在返程的時候, 不確定性因素的減少,降低了人們的痛苦。而不確定性也恰恰是項目管理的痛苦來源之一。
有沒有辦法能減少這種不確定性,從而降低項目管理所帶來的壓力和痛苦呢?
我們先來看一個真實的故事:1984 年東京國際馬拉松錦標賽,日本人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獲得了冠軍。記者請他發表獲獎感言時,山田只說了一句,“我靠的是智慧”。對山田的這個回答,許多人覺得他是在故弄玄虛。 事實上,在此后的比賽中,山田也曾多次拿到冠軍。你可能會覺得,他一定是一個身體素質特別好的人, 那你就想錯了,山田的速度、耐力、爆發力等指標在運動員中并不突出。山田到底是怎么成功的呢?10 年之后,謎底揭開了。他在自傳中這樣寫道:每次比賽前一天,他都會開著車把比賽的線路走一遍,并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志記下來,比如第 20 分鐘要到一個銀行,第 45 分鐘要 到一個酒店,第 66 分鐘要到一個公園門口,等等。40 多公里的賽程,被他分解成幾個階段目標進行管理和控制。
這就是把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劃分為幾個階段進行管理與控制的思維。 山田本一通過階段管控,在長距離田徑運動中不受別人影響,完全按照自己的步調進行,簡直就是“階段化管理控制”應用的楷模,值得所有人學習。
項目在被分成多個階段后,有利于階段化地把握主要矛盾,能更清楚地展現其規律性,人們也更容易把控項目的發展,提高項目成功的可能性。通過劃分階段對工作按照時間進行分類,也更容易搞清楚每個時期的主要矛盾是什么。項目階段化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減輕痛苦、降低不確定性,從而增強項目經理成功的信心。同樣的道理,在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之前,先在途中設定幾個標志點,到一個地方慶祝一下,人們的痛苦和煎熬 感就會明顯降低。
那么,項目生命周期在項目管理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借助它對項目過程做如下規 劃和控制。
(1)確定各階段需要完成哪些工作。
(2)明確各階段的可交付成果何時產生,如何驗證和確認。
(3)確定各階段需要哪些人員參加。
(4)確定如何控制風險和驗收各個階段的成果。
這就相當于將一段漫長的馬拉松分成了幾個短距離長跑,從而使得項目進展能在自己的掌控之內,降低了 不確定性帶來的壓力。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階段評審有助于進行項目決策。在每個階段末,通過將項目的績效與項目的目標進行 比較,可以做出業務上的決策,包括:是否繼續進入下一個階段?如果有問題,需要改正后進入下一個階段嗎?如果問題很嚴重,是否需要終止這個項目?等等。所以,在每個項目階段加入評審環節非常有必要。
版權聲明: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