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從啟動開始就有許多事情需要確定,例如:目標、需求、范圍等,這些事情一旦處理不但就會對項目的整體進展造成影響甚至產生風險。所以接下來就將討論下,當項目管理工具運用不當時,項目前期容易出現哪些不良影響,項目工作又應該如何避開失誤。
需求目標未明確,開始匆忙
為了市場競爭或內部管理決策的需要,業務部門通過項目管理工具提出的需求往往要求的時間比較緊迫,需求的提出大多停留在幾張紙或口頭的傳達上,沒有形成正式的業務需求文檔。大多數從事IT的技術人員也深有體會,在沒有明確的需求范圍的情況下,為了迎合業務部門的口味匆匆開工,過程中用戶不斷地提出新的想法,技術人員開始疲于奔命和應付,很難保證項目的進度和質量,也難以取得業務部門的認可。
所以,在項目的前期一定要采取相應的手段或措施,與業務部門共同明確項目目標、需求范圍,充分考慮現有的時間和資源約束,將需求排定優先級,對于關鍵的需求優先實現,其他輔助性的根據過程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滾動式計劃,并取得業務部門的書面確認。在此過程中要注重挖掘用戶的隱性需求,可以通過引導、系統原型等手段讓用戶在前期充分暴露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前期質量品控不嚴,反工風險
項目工作返工是項目組最不愿意看到的,既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又影響團隊積極性。需求不明確或范圍沒有有效控制都可能造成返工,另外造成返工的原因是質量沒有達到用戶要求。
往往有這樣一種情況,每個團隊成員通過項目管理工具按照項目計劃報告進度都是100%完成;但一到最后系統集成的時候就會發現一大堆問題,不得不花費很大精力回頭排查、修改程序,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過程中質量保證沒有做到位,把大部分問題留在了后面。
這就需要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來規避返工的風險,通常的做法有同行評審,比如概要設計完成之后,邀請其他項目組的技術專家進行技術評審以發現架構設計問題;管理評審,通過組織級的質量審計看產品以及實施過程是否滿足質量要求;代碼走查,在編碼過程中加入2-3次的代碼走查,排查不符合規范或性能要求的代碼,走查通常能夠發現50%-70%的錯誤;每日構建,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避免把各部分的集成問題拖到最后,并且能夠及時發現相應的錯誤,日構建一般在項目的中后期開始,每天自動從版本服務器上獲取源代碼進行自動編譯和測試。
很多時候大家在前期總是會忽略不少事情,如品控在成品差不多了在做等,但實際不論是具體規劃在哪個階段的執行行為,都需要大家從開始就進行籌備、監控,這樣才不會讓問題堆積,反而會令項目進展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