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企業將項目管理運用的愈加廣泛,項目管理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也越多。不可能所有問題都有人經歷過,可以找到參考答案,但是我們卻可以學習應對問題的流程方法,自己找到解決之道。
項目管理本就是解決疑難從而實現目標的過程,因此要有隨時應對困難的心態與能力。接下來,就將說說當項目遇到阻礙,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一步步化解屏障。
一、需客觀直接的描述問題事實
項目執行過程中,當出現了一個項目狀態和我們的計劃或者預想的不一樣時,而且這個偏差還非常大,影響到了項目的推進,這里就是一個問題。比如最常見的項目的時間落后于計劃,項目中間產品質量沒有達到要求,某一個關鍵性的員工辭職后影響到了項目的整體的推進等等。
此時我們要客觀的描述我們的項目面臨著一個什么樣的問題,我們原來的計劃在此時應該呈現一個什么樣的狀態?這中間的差距有多少?
很多時候我們容易用我們的觀點或者情緒來描述問題,比如:最近公司的業務量下降很快,我們哪里出了問題?我感覺我們項目團隊不太和諧怎么辦等等,這些都不是在客觀描述問題。
我們應該明確說明原來的目標和現實的差距,這個“差距”才是問題。比方說:按照計劃,公司10月份的銷售量應該達到100萬,但是我們目前只有60萬,那么問題就是銷售額少了40萬,這就是關鍵事實。
二、多維度分析事情緊急重要性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往往會在同一時間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對于哪些問題是需要盡快解決,而哪些問題是我們可以暫緩放一放的。我們一般是從這三個維度來考量。
1、重要性:哪些問題是重要的問題,什么是重要的問題呢?越是與下層的任務相關聯的問題就越是重要的問題,要時刻關注,需要我們重視。
2、緊急程度:這個維度比較容易,就是用時間的額緊迫性來參考。
3、發展趨勢:這個維度是提醒我們某一些問題,在初期的時候看似不大,但是如果我們不去及時處理它,它的發展起來以后會對項目造成極大的危害,那這樣的問題我們要及時的把它解決掉。
三、追根究底查找問題根本原因
要處理問題,首先就是尋找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比如:如果是質量問題,很多人喜歡用魚骨圖法;對于特征不明顯的問題很多朋友喜歡用RCA的問題根源分析法等。
例如,有人工作中喜歡用5why法來尋找問題的原因。就是對一個問題問5次為什么,把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做一定的拓展,幫我們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舉個例子:一個工程師的工作程序在系統中不工作。
問題一:他的程序為什么在系統中不工作?回答一:接口的參數不對。
問題二:為什么參數會不對?回答二:他用的是上一版的參考文檔。
問題三:為什么他沒有用最新版的參考文檔?回答三:他沒有發現有新的版本。
問題四:為什么他沒有發現有新的版本?回答四:他在開工之前沒有查看資料文檔。
問題五:為什么他在開工前不查文檔?回答五:公司沒有做要求。
問題六:為什么公司不做要求?回答六:認為員工會自覺去查。
問到這里,就找出根本原因:工作流程上少了一個查閱參考文檔的步驟,導致中間產品不合格。這個方法不一定要問5次,只要持續的追問“為什么”,直到能出現能夠制定預防問題措施的原因為止。
四、比較策略方法選出最佳方案
找到了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未必能夠真正的解決問題,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比較幾種策略和方法。
比如項目的中間產品出現了質量問題,是由于某一臺設備的精度所導致的。如果直接更換更好的設備,牽扯到項目成本、生產線的重新調試等等很多更復雜的問題。如果對原有設備進行技術改進,又有更多的時間不確定性的問題等等。
此時我們需要做的是,制定出至少兩套以上的解決問題的方案進行時間、成本、風險等分析,并把改進方案和風險分析的結果和項目團隊內部的核心人員,以及相關的項目干系人進行充分的溝通,使得大家在解決項目重大問題上達成一致。 問題從來不可怕,在項目管理過程中難掌握學習的是思維能力,大家經過經驗錘煉,只要能讓解決問題的思索能力得到提升,那么不論之后遇到何種難題,都會有清晰的解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