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計劃是為了知道之后做什么、怎么做?大家之所以工作中將項目管理運用的越來越多,就是因為工作任務越加繁復,需要項目管理思維的邏輯去理清楚,而計劃就是理清這些的關鍵。
當然項目計劃不只是空想而已,它的可行性要求是很高的。項目計劃管理也不是寫出一個流程文檔而已,而是包括了計劃的制動、實施、和變更等過程。
一、做計劃:遵循規范、收集信息、運用工具
所謂的項目計劃就是通過收集的信息資料等,制定一個有條例框架、邏輯聯系,并填充了具體實施方案的文檔內容。其包括了項目范圍、需求、目標、資源、成本、風險等各方面的規劃內容,總的說項目總計劃就是這些子內容分析后計劃的總結列表。
因此,在制定項目計劃前,大家先要了解項目的組織管理結構,有哪些規范標準等需要遵守,這些對于計劃后期的執行來說,屬于理性的外在硬性條件,所以提前考慮,不要與之相沖突,避免計劃后無從實施而做無用功。同時,項目組要遵守的除了企業制度等外,還有與各相關方的文本約定,即合同等,如果合同上已經都明確了某些限定因素、條件,大家在計劃時沒必要硬性踩雷點,制造不必要的風險。
我們知曉項目的約束限制后,在計劃制定或過程中,可以開始收集大量的可用事實資料,作為依據支撐,這些都是項目各流程規劃的基礎。同時這些文檔文獻還可作為項目計劃的輔助說明,項目計劃不可能做成大量文字等堆砌的形式,必然是要做條例歸納的;但是每個人的理解能力不同,當大家理解不充分時,就可以根據參考資料的內容幫助去理解計劃的真實意義。
最后就是在制定項目計劃時,因其是有著邏輯結構化的,為了簡便工作,大家可以運用各種工具與科學方式。例如:利用圖形模板等畫流程、運用價值分析法等做估算......各類工具、方法的聯合使用,會讓制定的計劃展現更清晰明朗,耗費人力時間也更少。
二、實施計劃:接受偏差、規避風險、調整方案
制定完計劃后,項目組的任務就是實施計劃,這也是制定計劃的目的;但同時我們也要清楚,計劃并不會一成不變,也不會百分百被執行。大家要接受項目計劃實施過程中出現“改變”的可能,這些就是項目計劃執行過程中會出現的“偏差”。
當計劃出現偏差,就會有同時產生風險的可能。為了盡量減少風險發生的概率,同時也是為了糾正項目偏差產生的不良影響,項目團隊就需要采取相應的調整管理措施,這也是項目實施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操作。
項目計劃執行時的調整管理主要包括了:人力資源分配的調整,即成員們的工作任務的周期與數量是否合適;對應任務所需技術能力的補充,團隊是否有完成項目任務的對應職業技能,是否需要培訓學習等;另外,應該規定具體時間段或緊急臨時召開階段會議,了解項目最新進展,并集體商討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以及糾正偏差的方案等。
項目計劃的實施過程既可以驗證前一步項目計劃的可行性,又關聯項目接下來完成度。因此是項目團隊可能工作任務最重的時期,也是關鍵階段。
三、變更計劃:跟蹤過程、了解原因、降低風險
做過項目的都知道,基本沒有不發生變更的計劃。項目管理從來不是為了阻止變化的發生,而是為了控制變更可能帶來的不好影響,將其降至越低越好。
因此,當項目計劃要發生變更時,我們首先需要運用項目管理系統的跟蹤、監控等步驟了解項目可能因此產生的結果,運用風險機制判斷可能產生的風險的級別,如此才好為之后所能采取的應對措施有一個大致的方向。
同時,項目組還需要分析變更是否已經發生及變更發生的原因。項目計劃發生改變,可能是項目的需求等范圍超出,也可能是資源變動跟不上,還可能是大家執行力不足。通過這些一項項查驗就可完全找出項目的癥結,更好“對癥下藥”,解決項目變更的不好之處。
綜上所述,項目計劃管理需要做好充足的前期準備、遵守規范的理性條約、調整可能跑偏的方向,以及隨時應對改變的可能等等。顯而易見這是一個較為系統的管理過程,貫穿了整個項目的始終,因此大家在做計劃時更應該尤為重視,才能讓后期風險更低,讓項目實現的可能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