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項目評估成功與否不止看產生的經濟效益,更看重產品質量好壞,帶給企業的影響。項目的質量管理是一項貫穿項目始終的工作,下面就羅列幾項質量管理時可能涉及誤區,提醒大家避免踩雷。
1、事后“馬后炮”要不得
許多項目的質檢部門都是項目將近收尾后期才參與進來的,他們只是單純的檢查評估最后產品是否合格,而沒有參與保障質量的過程,也沒有參與改進與完善體系,而其他部門也沒有參與質量檢測中。若項目質量檢測出現問題,大家會找質檢部門的責任,卻沒有像中間的設計、研發環節尋找問題,更沒有找其中的管理因素產生的問題。
因此,容易造成,項目團隊可能會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在后期階段檢驗產品是否合格,而沒有將更多資源投入前期的執行研發過程中。
這種前期不檢驗是否落實到位,只在事后“馬后炮”怪質檢人員的行為是要不得的,如此只會增加不合格產品,質量一直的不到提升。應該讓質檢過程從項目開始就加入進來,從前期制定質量標準,中間完成部分就開始進行質量檢測,從源頭開始把控產品品質,項目質量才會真正保障。
2、只找個人問題,不注重管理提升
項目管理流程清晰的團隊責任是很明晰的,因此,當出現不足時很容易發現是哪個環節的問題。所以,項目經理也能明確知道薄弱的是哪塊,但是很多管理者在發現問題后,往往只是盯住環節任務的個人,要求員工自己提升能力與技能,解決問題,而不去考慮其中是否有管理安排上的不合理之處。
員工在其他現有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他的進步空間是有限的,而領導將問題歸結于他時,往往會陷入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再發現-再處理,這樣的死循環中,都并沒有去想是否項目質量管理體系需要改良,企業是否需要給與員工哪些方面的培訓資源,讓員工增加質量的改進意識,而不只是修正別人的不滿意。
3、憑經驗,不靠數據說話
憑經驗看問題是很多項目管理者容易出現失誤的根源。質量問題本身是一個不太闡述的事,因此為了省事方便,前期大家對質量評判的標準時常說的比較籠統,根據自己經驗說個大概,如此,也就根本無法真正查驗品質好壞。好的項目管理者應該一開始就羅列清晰的評判數據,有細節的量化標準讓大家予以參考,項目質量是否合格一目了然。
4、管理者沒有參與質量檢測
項目的實際領導者沒有參與的部分是不會引起其他人員重視的。許多項目管理者也許參與了整個項目的流程監控、時間規劃等,卻沒有參與項目評判標準制定,沒有為質量管理部門提供參與項目全程的必要資源與權限。因此,領導的不重視甚至后期評判時走過場,項目質量管理自然難以保障。
項目質量管理的提升除了需要避開誤區,主要還是應從主負責團隊到個人到企業領導,都將其重視起來,建設起成熟的質量監測體系,從根據就開始監督,才能真正省成本、保質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