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建筑行業的市場規模已達1000億元,從業企業至少有3000家。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智能建筑行業迅速發展,日臻成熟。中國建筑業協會智能建筑分會會長黃久松見證了中國智能建筑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依賴進口到自主研發乃至出口海外。用他的話來說,十年間,建筑更智能,城市更宜居。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立足建筑、面向城市,立足國內、面向國際的跨越式發展。
在IT大潮里崛起
十年前,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統配置很不完善,子系統有的是邏輯控制,有的是繼電控制,且各子系統之間相互獨立,互不關聯,更談不上網絡互聯和集成管理。
隨著現代IT技術的不斷進步,智能建筑開始向網絡化、集成化、智能化、協調化方向邁進,智能建筑在技術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涌現出人工智能技術、信息網絡技術、通信網絡技術、無線技術、綜合布線技術、數字視頻傳輸技術等先進技術,有力提升了行業水平。
黃久松特別提到了數字家居向智能家居轉換所取得的突破。上世紀90年代出現的數字家居,是將家電用一個遙控器連接起來。十年間,隨著科技的進步,數字家居開始向智能家居過渡,即家庭中的各種通信產品、計算機產品、消費類電子產品,按照各類家庭數字化需求,形成家庭網絡,通過與社會全方位的信息交互,組成家庭娛樂、控制服務和信息服務系統,使家居生活更舒適、更安全、更智能化。
工程管理進一步規范
據介紹,我國的智能建筑還處于發展階段,智能建筑工程投資占建筑工程總投資的5%~10%,個別重大工程占到15%,但工程建設水平和質量還無法令人滿意。由于智能建筑工程復雜、子系統眾多、界面劃分不清晰,而且交叉作業多,以前的施工組織管理往往不夠完善,容易造成施工組織混亂、工程質量差,因此用戶意見很大。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施工管理有了很大改善,實現了現代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
黃久松指出,智能建筑工程實施是用時最長,且投入人力和其他資源最多的階段,是項目成果的主要形成階段,直接影響工程成敗。目前,不少大型企業已經采取了信息化管理手段,形成了現代化管理體系,規范了施工管理。
不僅如此,智能建筑工程監理和驗收也步入正軌。過去,智能建筑沒有工程監理,后來雖然出現了電氣監理,但往往起不到專項監理作用。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加強了對智能化系統監理資質的管理,監理技術人員需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同時,有關部門還組織編寫了《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智能建筑行業有了專門的質量檢測和評估手段,以確保工程實現預期目標。
自主技術和運營維護實現突破
據介紹,我國的智能建筑應用產品以前大多依靠進口,維護時間長,無形中增加了智能建筑的成本,阻礙了智能建筑的發展。在有關方面的大力推動下,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智能小區中所使用的安防監控、周界報警、可視對講、廣播音響、車輛出入管理等系統,大部分是我們自主研發,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黃久松說。他還指出,有些智能建筑子系統已經全部實現國產。此外,大型建筑中的智能化系統也越來越多地使用了國貨,“中國造”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