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預算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整個工程后續的正常開展、招投標工作的順利進行、按期高質量完工和及時竣工結算。因此本文從建筑工程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了可操作性強的解決策略,對適時調整工程預算定額、實現工程造價動態管理、構建統一的、完善的、高效的、科學的工程預算管理體系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1 建筑工程預算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1.1 缺乏完善的工程預算定額體系。筆者在設計廣西機電學院三個住宅樓的建設工程時,經多方查閱相關資料及工程實例后發現,預算定額體系的不完善導致在編制過程中常常出現借用定額的現象。不同類型的工程、不同的施工環境、參差不齊的施工水平卻運用同一定額標準,這充分的說明建立一套包羅萬象、來源于實際的完整預算定額體系勢在必行。另外,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異地承攬或跨行業承攬建筑工程項目的情況越來越多,而各地區建設各異的預算定額管理、預算編制規定又不利于跨區域建筑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
1.2 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勵使預算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有待提高。通常來講,預算管理工作由各建設單位自行組織的部門、成立的機構專門人員來負責完成,進行審核預算、宏觀監督與調控。而據筆者了解,我國除了一些大型建設單位配備了相關專業人才進行預算管理工作外,多數中小企業卻極度缺乏工作勝任能力強、成績突出的管理人才,常常準備進入工程建設階段才開始組建人員、熟悉業務,而隨著工程竣工的完成,此項工作業務則立即終止,而剛剛積攢了一定經驗的工作人員又會將預算工作擱置。另外,同其他行業相比,建筑行業缺乏對預算管理人員的政策激勵、成績肯定也是導致員工積極性不高、無法熱情的投入到預算管理工作中的根本原因。
1.3 綜合管理意識不強、確定方法滯后。在完成了南寧市鳳嶺園藝場、消防支隊戰勤保障用房等建設項目后筆者又客觀的發現,目前,我國多數的工程預算管理模式均處在階段性的子項目管理上,很難對建筑工程的全過程進行綜合管理。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建設單位、設計部門與施工單位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各自為政,而工程監理部門則只對施工階段的質量、進度進行監督,很少參與到決策分析與投資管理中。雖然,預算管理包括單位預算及工程概算,但由于缺少對設計方案的造價指標控制,因而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設計保守、投資偏高、脫離實際等現象的發生。另外,我國現行的工程預算大多停留在靜態、滯后的層面,沒有跟上時代的形式作創新的調整,無法滿足市場經濟日益變化的擴張需求。
2 加強建筑工程預算的對策分析
2.1 引入動態管理機制、及時調整工程預算定額。一成不變的預算定額只會反應出建筑市場應對策略滯后、發展緩慢、科學創新性不強的落后格局。因此,隨著市場調節的大幅增加,物料、原材料、人工費、場地費、機械設備運輸管理費用的上漲,我們應及時的把握市場動向,對預算定額做動態、實時的變更,使之縮短與其他行業的差距。我們可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與特點進行定額調整,并結合施工的實際情況、地域環境差異等因素增加相應的難度系數,從而使基本鍵設盡可能多的創造出經濟效益。同時,在動態機制的管理中我們還應跟上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的引入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的預算定額,通過制定相應的政策、配套措施,綜合考慮引起市場波動的因素,科學的將變化反應到工程造價中,切實有效的使預算編制依據明顯、標準合理、造價真實。
2.2 構建科學、統一、完備的預算管理體系。構建科學、統一、完備的預算管理體系的首要任務即是加強與設計單位、建設部門、施工單位、銀行機構、行政機關的緊密聯系,杜絕信息孤島的現象發生,使良性的互動、積極的交流合作為預算管理體系的構建提供有力的支持。首先,有關行政部門應充分發揮對工程預算管理工作的正確導向作用,促進各項法規政策的完善與實施,對申報預算的項目進行全方位的動態審查,對報批成功的項目進行有效的跟蹤、監控管理。接著,設計單位應嚴格的按照相關出臺的政策、標準,來源于實際的編制預算計劃,提高預算編制質量。而建設單位則要根據初步批準的預算進行招投標定價工作,及時的在企業內部成立專門機構、配備專業技術人才對預算管理工作做實時跟進與管理,杜絕臨時部門、臨時工作現象的發生。最后施工單位則應根據自身的建設情況切實按照預算計劃安排開展緊鑼密鼓的施工,以發揮預算管理工作最大的服務價值。
2.3 開展有效的人才激勵政策,加強預算工作的監督與校審。有效的人才激勵政策可以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可通過階段性的工作成績評定給予優秀員工一定的物質獎勵,肯定他們的工作成績,并鞭策那些后進的員工迎頭趕上。另外,我們還應積極的拓寬員工再培訓、再提升的機會,為他們制定按部就班的學習計劃,特別是對預算管理人員、設計人員、監督校審人員專業素質的培訓與提升。在工程預算中,監督與校審的工作能有效的防止人為錯誤預算的發生,因此,在校審中我們首先應確認階段工作的重點,制定完備的校審程序,明確在預算環節中各個職能部門的責任與義務,其次要通過嚴明的紀律約束、職業道德防止表面校審、應付了事等不良行為。最后在監督與校審人員的選擇上,我們應充分把握工作人員良好職業素養的形成,通過有效的激勵、嚴格的制度規范他們負起責任的行使監督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