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當前見仁見智,在IT系統已經全面融入企業運營的今天,盲目的削減合理的IT投入并非明智之舉。越是嚴峻的經濟形勢,市場競爭越是激烈,企業生存越要依靠信息系統來增強運營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生產成本,提高滿足客戶需求的能力,增強適應市場的能力,成為許多有遠見的企業在經濟寒冬里的選擇。
正確認知
但是,畢竟今時不同往日,危機之下,企業對風險的耐受性更差,抗風險能力也更低,對企業經營決策的正確性和時效性要求更高,哪怕只有一點點的偏頗和失當,都可能引起不可挽回的后果。
危機環境下的信息化建設,也因此而具有了一些新的、特定的、不容忽視的特點,尤其是那些大型的信息系統項目,因為投資規模大、功能復雜、用戶眾多,并且很多系統還涉及到了業務流程的重整和優化,建設和實施的難度和風險更高,對實施者的業務素質和風險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系統建設要在當前的危機之下取得成功,必須加強項目的風險管理和控制。項目預算緊張、環境變化劇烈、業務流程不穩,都增加了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風險系數,而確保項目成功的重要保障,就是盡量降低項目實施的風險,避免風險的發生,如履薄冰的企業已經承受不起任何一次IT投資失誤的后果。
因此,高風險的經濟環境下,如何加強信息系統項目,尤其是大型項目的風險管理,成為所有信息化工作者關注的共同話題。
沉著應對
最可怕的不是風險本身,而是當風險成為事實后的驚慌失措。既然墨菲存在,那么風險變為現實也就沒什么好奇怪的,重點是我們應該怎樣面對已成事實的風險,怎樣努力降低風險造成的損失。
如果我們認真做到了前面的幾個步驟,那么即使風險真的發生,其嚴重程度也不會太離譜,因為早在風險萌芽之初,已經采取了預防措施。但如果很不幸的,風險來得異乎尋常的猛烈,或者預防措施效果不佳,也沒有必要驚慌,還有計劃中的應急預案可以幫我們度過難關。如果更加不幸的,遍尋不到可用的應對預案,那么我們只好檢討制定風險管理計劃時敷衍了事了。
風險處理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躲避風險”,采取其它途徑繞開遭遇風險的環節,當然這是一種消極的應對策略,很可能由于采用了計劃外的方法而引入新的風險。還有“承擔風險”,當發生風險的環節無法規避,那么只有硬著頭皮上了,當然,這么做的前提是損失在項目可以承受的范圍內,或者不這么做就會引起更大損失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最后,“轉嫁風險”也是一種手段,把風險轉移給其它組織或個人,避免自己的損失,只不過這種自掃門前雪的做法,未免有些不厚道。
風險應對是當所有預防措施失效之后才采取的,是項目的風險管理計劃中的最后一道防線,通過措施得力的風險應對,可以盡量降低風險所造成的損失,避免遭遇致命性的打擊,提高風險過后的恢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