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企業對IT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對IT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企業的風險管理應注意到各個層面權力配置是否合理、責任是否明確、運轉是否協調等關鍵問題,做好關鍵控制點的設立和控制,與整個監控體系相協調一致。
配置風險監控機制
內部控制應主要側重于監督、防范、制衡、激勵等措施,一方面關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決策和執行過程,以措施的實施效果為導向和標準對內部控制進行調整、評價和改進;另一方面堅持以人為本,使內部控制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充分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避免制度、措施過于僵硬死板,缺乏人性化,以防止產生實施過程中的人為抵制、可操作性差等常見問題。
完善控制風險機制既是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也是企業持久發展的可靠保證。企業應根據行業趨勢、自身條件、政策法規等,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制度,將風險評估系統化,通過風險評估識別內部所有重要業務流程,持續完善重要業務流程風險數據庫,建立起科學的風險評估制度體系。通過利用各種風險分析技術,找出業務風險點,并采取相應方法降低風險。
優化信息干預手段
對于信息化企業來說,無法將企業信息系統的建設與企業建設分離,在企業的個性化成為基本生存戰略,需要高度敏捷地作出改變的情形下,無法容忍滿世界去尋找和購買那些套裝。既然企業規劃與企業信息技術系統規劃是不可分割的,惟有讓后者回歸企業,回到企業決策與實施的現場去,按照企業的意愿規劃和構造他們自己的企業信息系統。
以信息技術手段實施內部控制,減少或消除人為操縱因素,增強控制程度,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其宗旨是減少公司經營數據和信息的人工干預,保證公司運營信息的真實、帳務記錄的準確、管理效率的提高。如對網絡的要求,希望它更快速、更準確;對數據庫的要求,希望它存儲量更大,查找數據更方便、快捷;對信息系統的要求,希望它更加集成等等。
同時在覆蓋公司經營過程的全面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建立涵蓋全面風險管理流程的風險預警分析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