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進入緊張狀態是很容易做出錯誤判斷的,不論是項目經理還是成員面對時間即將達到、任務還未完成的情況,都難以毫無波瀾。
但是我們要讓自己記住,面對風險“不冷靜心態”是最無用情緒之一,只有清楚認知問題難度、明白最糟糕結果,并放平心態應對、接受,努力去做自己可做的,反而可能會力挽狂瀾,讓項目可能成功完成。
分析需求縮減項目范圍
在完成了上面兩步基本計劃的制定之后,才開始真正的考慮最后期限可行性問題。通過對業務、技術、后勤三方面風險的完整考察后,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既定范圍的風險被列為了最高的三項風險之一。
因此,必須為這項風險預留一定的緊急預案。那么計劃的安排可以對應做些準備,預案中可能被縮減的模塊,可以放到晚些的迭代來做,這樣可以在前期更好地對風險狀況做個判斷,并為預案的啟動留下了空間。
在時間被限定死的前提下,范圍縮減是大家首先會想到的方案。于是,有了分析了現有的產品需求,和策劃討論了分批實現的可能性,將前期“不重要”的功能或需求擱置,以保證初次項目目標的按時實現。
確認項目真實的時間底線
這個問題看著有點奇怪,但是有經驗的項目管理者卻很清楚,我們在進行項目規劃時,其實項目后期還預留有一個返工時間;另外大多數合作項目中,看起來需求方設定的交付時間是最后期限,但溝通具體的方案以及實際用途后,往往會發現是有余地的。
這些都是項目陷入緊張狀態時,自己可以為自己爭取的機會。尤其是第二點可溝通的時間,不爭取,你如何知道那就是“最后”的期限呢?任何時候努力去做說不定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這也是項目進入計劃時間倒計時后,我們首先要明確的事——找到時間的底線。
思考后路補上縮減項
還有個血淚教訓,永遠別忘了那些被你砍掉或者簡化了的功能。我們經常會在達到最后期限之后,就只記得繼續前行,而不記得去撿起那些為了趕工而犧牲了的功能或者體驗,結果就是打造了一個滿是傷疤的不完美不精致的產品。
所以,要在范圍縮減時,及時做好被縮減掉范圍的需求管理,制定計劃把它們補上。